【书画名家作品收藏 】

心如世上青莲色——画家杨咏墨莲花映像

《碧岩录》里有一则公案,僧问智门:“莲花未出水时如何?”智门云:“莲花。”僧云:“出水后如何?”智云:“荷叶。”

我看这一段,只觉得文词优美,玄妙深邃,禅意破空,拂面皆是莲的清香,如同初见杨咏墨先生的莲花图。

老僧参禅,指东道西,甚深微妙。莲花荷叶莲子本为一体,因隐则果显,果显则因隐,银碗盛雪,明月藏鹭,佛与众生之体性亦复如是。

杨先生画笔下的荷境亦如老僧说法,满纸烟云,墨气苍茫,流光隐隐,直指莲花精神。先生的莲荷,水流风动,千朵万朵,或盛开或枯萎,或逸气草草,或诧寂高古,或热烈酣畅,或动荡起伏……若你静下心来,煮茶焚香,一赏再赏,那花、叶、果实,仿佛都在幽微处还了魂,尽显寂静超脱之意,那红莲青莲可以是法身慧命的绝妙宫殿,生在西方净土的七宝莲池中,仙乐缭绕,微风动花叶,交错光乱转,殊妙香洁,见莲者即刻转凡成圣,俗虑顿消。

吴冠中说: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荷花卷轴汗牛充栋,但那些程式化了的荷图并不令我激动。

我想说,杨咏墨先生的莲荷正是对程式化的突破,是中国传统文人画与西洋油画的完美结合,亦如莲花出水时,对淤泥的艰难穿越,蓄积力量,倾听心念里明与暗的此消彼长,忽然就有了霞光万道,照破莲华万朵,让人浅喜轻欢,无上清凉。

先生的枯荷图中有一组水墨写意萧散淡远。秋风过境,枯荷邀来细碎的雨声,宜安坐,煮茶,宜听取叮咚之韵,似古琴的况味。雨声在宣纸上洇染蔓延,天清地旷,雨点踮着脚尖在荷叶上跳圆舞,画着一圈又一圈的涟漪,枯荷飒飒,老莲蓬有了仙骨道气,莲在万物萧杀之时悟了道,得了四禅八定,其枯瘦沉郁尤其可赏。雨止歇,莲池上轻笼了淡淡的金光,非枯非死,是为涅槃。

先生另有一组莲花图浓墨重彩,饱满绚烂,几何形的线条繁复曲折,层次丰富,水面呈现出一种高密度的蓝,可看到浅蓝向蔚蓝的渐次过度,却又幻化无穷,如云彩逶迤飘过荷塘的上空。猩红的莲花瓣自墨色浓重的荷叶后探出,野塘初绽,它是天地间唯一的一枝,“孤莲泊晚香”,冷艳拔俗,高标自赏,落落不群,委实惊艳。整个画面有一种挥洒自如的张力,一切都是随心所欲,恰到好处。淤泥浊雾之中,莲花有一种清绝的美。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画莲亦是画心,先生身处红尘而悠然自在,宁静淡泊,慈悲喜舍,先生发起的水墨清华爱心联盟公益活动长期深入高山峡谷等荒僻之地,为留守贫困儿童送去温暖,曾被国家关工委授予“爱心艺术家”的称号,被多所山村小学聘为名誉校长,大爱和大美让人无言,连感动这个词亦变的轻了。

先生亦如莲,以无所得的情怀做事,正如莲花的高贵在于散清香而不自知,无所住而生其心。

杨咏墨先生的莲花早已超脱于技法之外,超然其逸,豁然其度,如同武侠高手,中年以后,手中无剑,剑气亦可如虹。而先生手中亦可无画笔,唯手执青莲一朵,那莲花正满满的开在指尖,青色如墨。 

(本文作者:卓玛,江苏十佳青年作家)